职称/职务: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通讯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邮编:450002
联系电话: 0371-65851559,手机:13783717331
电子邮箱:sesame168@163.com
郑永战,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遗传学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89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芝麻科学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参加)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选育各类芝麻新品种及杂交种12个,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6本,为我国芝麻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学科进步及芝麻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术兼职
中国作物学会会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2.9-1989.8:在河南农业大学读本科、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1.10-2006.12:在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读博士,获农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与方向
主要从事油料作物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应用工作,研究方向是芝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
(一)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芝麻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岗位科学家(2009-2020);
(2)国家948项目 “国外优异和特色芝麻种质资源引进与利用” 2011.1-2011.12 (2011-Z53)第1主持人;
(3)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芝麻杂交种郑杂芝H03及其制种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03.6~2005.6),第1主持人;
(4)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及重要育种目标性状优异复等位基因挖掘,2012.1-2012.12,第1主持人;
(5)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芝麻产量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优异复等位基因发掘,2015.1-12,5万元,第1主持人;
(6)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芝麻雄性核不育基因精细定位与标记辅助选择研究”,2017.1-12,第2主持人。
(7)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芝麻抗裂蒴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和候选基因鉴定”,2014.01-2016.12,第2主持人。
(二)代表著作与论文
(1) Hongxian Mei, Yanyang Liu, Zhenwei Du, Ke Wu, Chengqi Cui, Xiaolin Jiang, Haiyang Zhang ,Yongzhan Zheng(通讯作者).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Construction and Gene Mapping of Basal Branching Habit and Flowers per Leaf Axil in Sesam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April 2017 ,Volume 8 , Article 636(IF 4.291,中科院分区2);
(2) Chengqi Cui, Hongxian Mei, Yanyang Liu, Haiyang Zhang,Yongzhan Zheng(通讯作者).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of an Association-Mapping Panel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Markers in Sesam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July 2017, Volume 8 ,Article 1189(IF 4.291,中科院分区2);
(3)Yan-yang Liu,Hong-xian Mei,Zhen-wei Du,Ke Wu,Hai-yang Zhang,Yong-zhan Zheng(通讯作者). Nondestructive Estimation of Fat Constituents of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Seeds by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2015,92(7):1035-1041(IF,1.421,中科院分区3);
(4)Yan-yang Liu,Hong-xian Mei,Chengqi Cui,Zhang Yongzhan (通讯作者)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 set of chromosome-specific DNA markers in sesame. Research on Crops, 2014, 15(2):481-486;
(5)刘艳阳,梅鸿献,杜振伟,武轲,郑永战(通讯作者),崔向华,郑磊. 基于表型和SSR 分子标记构建芝麻核心种质.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13):2433-2441;
(6)韩亚飞,汪学德,郑永战(通讯作者),梅鸿献,魏安池,刘艳阳. 豫芝11号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2018, 51(4):652-661;
(7)刘艳阳,崔承齐,梅鸿献,武轲,郑永战(通讯作者). 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上的探索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7):3729-3735;
(8)郑永战,盖钧镒,赵团结,等. 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资源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5):1283-1290;
(9)郑永战,盖钧镒,卢卫国,等.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定位. 作物学报,2006,32(12):1823-1830。
(三)授权发明专利
(1)“一种鉴定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分子标记及其鉴定方法”,2019年5月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16 1 0037084.5),第,1发明人;
(2)“一种芝麻抗裂蒴性检测引物、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2019年9月获得授权(专利号:ZL 2016 1 0551627.X),第2发明人;
(3)“一种检测芝麻中芝麻素酚三糖苷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2015年8月获得授权(专利号:ZL 2015 1 0495262.4),第2发明人;
(4)“一种芝麻杂交制种方法”,2000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4 1 03410.0),第4发明人。
奖励与荣誉
主要成果奖6项:
(1)“芝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201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名);
(2)“优质高产多抗芝麻杂交种郑杂芝H03”,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名)。
(3)“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豫芝11号及规范化栽培模式研究”,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7名);
(4)“芝麻基因雄性不育系ms86-1及杂交种豫芝9号”,199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第4名);
(5)“芝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研究利用”,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名);
(6)“芝麻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解析与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201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9名);
主要荣誉:
2007-2008年度省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07、2008、2009、2015、2018、2019年度河南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介绍
芝麻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简介
一、基本概况
种质资源研究室主要从事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工作,现有固定研究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3人,团队成员中博士4人,硕士2人;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科学家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研究室每年与6163银河网站appstore下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指导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理学院、植保学院本科毕业实习学生4-8人。
二、研究方向
1.芝麻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2.芝麻优异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
3.芝麻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4.芝麻遗传多样性研究。
三、承担项目工作业绩及获奖情况
“十一五”以来,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成果转化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973”、“863”、“948”、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研攻关、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财政专项等20余项重大芝麻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7部。主持和参与培育芝麻各类新品种16个。
四、主要创新性成果
1. 芝麻种质资源的繁殖更新及资源库的进一步充实
对原有库存的2200余份资源材料进行了全面的繁殖更新,并重新编目入库,每份材料的种子量50g以上,确保了资源材料的遗传完整性;2009年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补充收集(征集)国内外资源材料2300份;在繁殖更新及鉴定过程中筛选出各类特异材料1000余份。目前,库存资源材料5500余份。
2. 资源保存技术研究----种子活力测定
探讨了不同类型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可用种子活力指数、TTF含量、MDA含量和POD活性检测种子活力,其中,TTC还原量测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华北农学报,2013,28(5):64-68)。
3. 资源数据库构建工作取得进展
在更新繁殖及鉴定过程中,对各类资源材料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田间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抗逆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载和测试鉴定,同时还增补了植株照片,重新核对了材料来源等,初步构建了芝麻种质资源数据库。
4. 搭建并完善了芝麻细胞学分析平台
完成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制片技术的优化工作(河南农业科学,2011,40 (8):116-119);并对部分资源材料进行了核型分析,探索了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上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7):3729-3735),建立了芝麻染色体分子识别标记(Research on Crops, 2014, 15 (2) : 481-486),搭建了植物遗传图像分析系统。在硬件及技术上为芝麻种质资源遗传演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搭建并完善了芝麻品质分析技术平台
构建了近红外仪分析模型,搭建了以索氏抽提、气象色谱仪、高效液相分析仪、凯氏定氮仪、色差仪、近红外分析仪等为骨干仪器的室内品质分析技术平台(J Am Oil Chem Soc (2015) 92:1035–1041);建立了芝麻籽中芝麻素酚三糖苷含量测定方法(中国油脂,2016,41(2):97-100)。
6. 核心种质构建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采用表型数据分组聚类和分子标记逐步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构建了含有816份种质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和含有501份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分别占全部种质资源的16.25%和9.98%。其中,核心种质包括国内资源442份,国外资源59 份。t 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差异不显著,较好地代表了基础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3):2433-2441)。
7. 遗传群体构建与重要性状的QTL定位
利用核心种质及优异资源,构建了8套遗传群体并已应用于不同遗传研究中。利用遗传群体及关联作图群体定位一批重要育种目标性状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技术基础。